top of page

​劉偉鳴、劉梁琬瑩

適應和學習

自2014年3月到烏干達探索,至2015年8月正式作為宣教士,不經不覺已在這紅土地生活了差不多一年半了,我們的工作也逐步開展。我們在小鎮帕誇奇與當地教牧合作,在村裡與居民分享農耕的知識和技術,又透過與機構合作,分享養羊知識和技巧,希望透過這兩方面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。我們也在村內開設婦女領袖小組,除了教導聖經知識,使她們培養下一代遵行主的使命;又在小組內開設興趣班,增加她們的技能,閒時可幫補家計。

 

這段時間,我們也有不少碰釘的機會。除了進入「慢活」的文化──慢活,是指他們悠然的生活態度,看似不趕急、不匆忙。他們從沒有按我們約定的時間準時到達 (除了教牧培訓外,因遲到不計算出席率)!這並不是他們沒有時間觀念,只是出門時,沒有計算在路上會遇上多少朋友和鄰里,在巧遇中,他們會互相問候和祝福。起初,我們對他們的不守時,甚為反感和不耐煩;現在,只會猜想他們在路上遇上誰!最近,我們也試過遲了一個多小時,才到達約定的聚會。

 

還要突破「say yes」的關係,這裡有「你好、我好」的客套文化。起初,他們每事都有正面的回應,甚麼都說「好」、「明白」,讓我們感覺非常良好。在相處和合作久了,開始分辨他們的回應是真心還是客套的話語。現在,祈盼在事工討論時,能聽到他們真實的表達;在等待他們改變之際,也是我們開放接受意見的時候。

 

在這段日子,我們和他們樂於彼此適應和學習,也與部份教牧和居民建立互信、互相關懷的朋友關係。感恩!

 

bottom of page